|
|
|
原鄉薪傳手工藝,緣由巧作精緻品,早期「原鄉緣紙傘文化村」以製作紙傘為主,名為「原鄉緣紙傘廠」,於民國78年成立,美濃的紙傘技藝最早是由廣東省傳入,因此都以「廣」字命名,如廣振興、廣美興……等,而原鄉緣為何稱做原鄉緣則是有一番典故。漢人在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時期南遷,以客而為家回中原自許,稱為客家人,原鄉指的是老祖先的家鄉。創辦人李鴻鈞,身為美濃人,畢業於音樂學校,有感於傳統手工藝油紙傘之沒落,於是放棄音樂,投入原鄉傳統油紙傘之製造、推廣、傳承、教學等文化工作,乃拜劉運招老師傅為師,承傳劉老師傅衣缽,將「廣振興」改為「原鄉緣」招牌,顛覆美濃紙傘廠原本以「廣○興」為命名的傳統。 |
|
|
|
※再造紙傘文化生命力
李鴻鈞說:「早期在台灣製作紙傘的工藝除了美濃,還有岡山與屏東一帶,但美濃可說是台灣紙傘文化發展的重鎮。」原本油紙傘的發明,是中國南方先民為了抵擋南方充沛雨水的穿透,塗以桐油防水,以實用性為主,稱作原鄉傳統竹傘(原鄉傘),並沒有彩繪的步驟,後來因西式洋傘的傳入而沒落。
民國70年代,美濃紙傘因電視劇「星星知我心」及雜誌的報導而知名度大開,便改以彩繪紙傘增加其東方文化色彩,具有觀賞及收藏的價值,加上日本對於紙傘有著歷史的情誼,遂大量下訂單,而挽救了當時岌岌可危的紙傘技藝。當時,李鴻鈞已接下紙傘廠的經營,漸漸地把紙傘融入生活與藝術,更將紙傘文化重新孕育。 |
|
|
|
※融合客家文化五大主軸-紙傘、陶藝、文物、民俗、美食
後來「原鄉緣紙傘廠」傳統工廠的經營模式,已無法應付外來遊客對美濃客家文物的好奇與需求,基於發揚美濃油紙傘傳統工藝的理念,而打造「以傘結緣」的文化村,經過完善的規劃設計,終於在民國83年9月正式開館,成立美濃鎮第一座紙傘文化村。
李鴻鈞經過社區文化的種子培訓,學習如何將當地社區文化與社區居民生活融合在一起,進而達到「社區文化化,文化社區化」。希望能以原鄉緣為圓心,在文化村寬敞的空間與多元化的內涵下,以推廣紙傘文化為根基,融合陶藝、文物、民俗、美食五大主軸,將美濃風情以放射狀的圓無限延伸,這正是「原鄉緣紙傘文化村」logo的精神所在。 |
|
|
|
※不斷汲取新知與客家文化共存
創辦人李鴻鈞目前擔任高雄縣客家民謠協會的常務理事,與海內外研究客家文化做資訊交流。「原鄉緣」目前所扮演的角色,是以保存美濃客家文化為宗旨,並不斷汲取新知來開拓客家文化的新領域,推動客家文化的新脈動,迎接油紙傘工藝的新時代。
李鴻鈞說客家民謠山歌,最是能完整將客家民情風俗保存下來,透過客家山歌的傳唱,便能了解客家文化的精髓所在,也是認識客家文化最直接的方式。因此,李鴻鈞也在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進修,以學術單位來研究客家山歌,把客家文化傳出去。 |
|
|
|
※結合休閒旅遊原來真奇妙
將民俗文化藝術與企業管理結合的「原鄉緣紙傘文化村」坐落於旗六公路上,並設有客運觀光站牌,方便遊客搭乘大眾交通工具,已經成為觀光和休閒的一個重要據點。外觀具傳統與現代建築之美,古典的城牆以及牌樓式的寬敞大門,可以優游自在地接受客家文化與油紙傘藝術的薰陶。
三合院式的展示空間,中庭陳放一輛牛車,以及牛車輪裝飾的座椅,象徵美濃以農立鎮,它們正是農村最具代表的圖案。廣場四周為製傘區、茶藝館、客家文物館、美食區,在這裡不再是只有看得到客家文化,更能聽得到的山歌民謠,吃得到的客家美食,還能親身體驗紙傘、陶藝DIY,成為知性人文之旅的重點行程。 |
|
|